嘲讽完同行又讽刺国内空调价格战,董明珠是彻底打算走“黑红路线”了吗。
越来越多家电品牌开始造空调后,空调市场价格战打得可谓是“惨烈”,“亲民品牌”价格低廉,头部品牌也跟着下水靠价格取胜,国内空调卷售价、消费者拍手叫好时,格力董总又出来质疑了!
董明珠怎么又来“整顿行业”?空调价格战对消费者而言究竟是好是坏?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4月22日,格力集团召开了本年度第一次股东大会,作为格力老总的董明珠参会,跟格力股东和投资方大谈品牌优势和发展方向。
但是董明珠想必大家也知道,本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就是在各大直播、会议、重大场合公开批评友商。
要么是阴阳怪气要么是指名道姓,批评的内容从过度营销到股东分红再到核心技术,总之是要提一嘴同行,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格力集团的空调质量。
这次股东大会也不例外,董明珠在会议上回答了投资者提问,先是把自己企业的优势摆了一下,她是国际压缩机标委会主席,是格力集团制订了压缩机的标准。
话里话外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格力标准就是世界标准、格力标准引领世界标准。
之后董明珠痛批国内空调“卷低价”,一般空调挂机的价格在两三千块钱,柜机则要五六千起步,但是现在网上竟然连1000的空调都冒出来了!
要知道在董明珠的概念中,空调那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商家卖东西又总要盈利的,空调卖一千块钱还能赚,那能有多少是用在成本上的?质量可信吗?
于是她在股东大会上直接怒斥这种低价空调,质问这些空调是纸糊的吗,这么低的价格也能回本赚钱?
她这番言论被每经新闻记者曝出后就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也再一次把董明珠本人推上舆论和网友争议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董明珠的质疑不无道理,物美价廉在市场上称得上是可遇不可求,甚至“一分价钱一分货”都算良心,不给“一分价钱半分货”都算是好的了。
千元空调在质量上肯定比不上格力两千多的挂机,这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问题在于董明珠对这件事的措辞过于激烈了,就好像把所有低价空调一棒子打死,所有卖一千多块钱的空调都不堪大用,老板也都是赤裸裸的黑心商家。
但是现实与董明珠表达出的意思却有不小差异。
这些年有不少公司开始造自己的空调,其中最为典型的无疑就是小米,而小米又一贯走的是“低价”、“亲民”的路线,手机如此,家电也如此。
小米入局空调直接在行业内掀起一场风暴,从那时开始一场价格战也在空调行业之间爆发。
毕竟现在做家电的厂家太多了,家电行业的竞品太多了,如果想要在这么多友商之中吸引消费者,除了让产品质量高到“鹤立鸡群”其他就只能靠价格优势和福利补贴。
再加上现在正值家电国补,对空调的补贴力度更是所有家电中最高的一批,一台空调最多能拿到两千块钱的国家补贴。
小商家自然不用说,不少诸如美的、海尔这样的头部空调品牌商家面对紧张的局势也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从“高价高质”转向“以价换量”。
现在在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下搜索美的的华凌空调或者海尔的统帅空调,价格也基本都在两千以下,再叠加国补甚至有些一千出头就能拿下。
如果董明珠话里话外表达的“低价”、“无良”又是在说老对手小米也就不说了,毕竟小米空调的质量和核心技术的确在网上受了不少议论。
但是美的和海尔可一直都是与格力齐名的老牌家电企业,难道要把他们一概打成生产黑心产品的无良商家吗?
董明珠这段话可实在是有失偏颇了。
更严重的一方面在于,广大消费者对她的话也产生了极强的不满,董明珠又一次因为这种言论“引火上身”了。
按照我们一般的逻辑,对于“低价”肯定是表示支持的,空调对于人来说更算得上是“生活必需品”,在这么个行业里卷价格更应该得到消费者双手赞成。
谁不喜欢便宜的东西?小米营销的成功就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能买到差不多的东西,大家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少花钱。
而且世界上永远不会缺那种价格几千上万,质量能用十几年,噪音小、能耗低、制冷强的“高端空调品牌”,有钱买好空调的人永远不会愁自己买不到好空调。
而那些低价卖空调的当然也不乏相对优质的牌子和“捡漏”的可能。
不可否认会有一些真正的小作坊品牌借着所谓的“低价潮”涌入市场,但整体来看大家更为关注的依然是那些价格被打下来的大牌,而不是混入其中的杂牌。
整体来说,空调厂商之间的价格战对消费者而言依然绝对是有利的,只要不过于贪便宜,买那种一眼看过去就很有问题的商品,认准品牌就好。
但是有一点董明珠说得没错,能让消费者选择的最关键因素就在于商品的质量。
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先是进行了一番对低价的“灵魂拷问”,接着又把话题引回格力本身,说企业应该坚守良心,先有技术和质量,再谈价格。
虽然说董明珠的脾气让不少人看了不爽,但也不可否认格力在空调行业中依然是头部品牌,本身的质量完全在线,消费者也完全信得过。
正是靠着这种实力,格力才能在老总屡屡发出惊人言论后屹立不倒,如果是其他杂牌恐怕早就“全网避雷”了。
实力果然还是购买商品时最关键的要素。